發(fā)布時間:2018/11/12 9:05:59 來源:本站
LED燈具實質(zhì)上是一個復雜的光學系統(tǒng),進行照明設計[1-2]時需分析光源芯片的光線傳導過程,充分考慮目標平面的光能量分布。圖1所示為光傳播原理,入射光線與透鏡自由曲面交于一點L(x,z),透鏡的材料與折射率決定了透鏡的透光率、出射光與透鏡的夾角等,經(jīng)過數(shù)學推導得到自由母線的偏微分方程。
圖1 邊緣光線傳播原理
Fig.1 Spreading of edge rays
假設出射光與外表面法線成角度α1,與目標受照面成角度α2,透鏡與光源間為空氣間隙,透鏡與空氣折射率分別為n和1,設m2為法線斜率,tan Φ2和tan Φ3分別為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斜率,則
令
將α1、α2代入A1、A2,可得
m2=(nktan Φ2-sin Φ3)/(ncos Φ2-cos Φ3)
(7)
進行數(shù)學推導,可將式(7)的m2、Φ2、α3表示為
則可得自由曲面母線的偏微分方程為
=
(10)
本設計考慮到光能的利用率問題,將路燈的縱向配光設計成對稱分布,并且縱向配光的單側控光范圍為路燈間距的一半,橫向配光呈非對稱分布,并且光強較大方向偏向于道路中心線。為了滿足兩個方向的光束要求,所設計的透鏡是一個縱向?qū)ΨQ、橫向偏心的不規(guī)則曲面透鏡[3-6]。
橫向配光的中心光強越接近矩形區(qū)域的中心線越好,在突出路沿為0.3 m的情況下,計算路燈的橫向偏心角。設偏心角為α,突出路沿S=0.3 m,燈桿高度H=12 m,則
(11)
所以C90°~270°需要光強偏角至少為16.04°。
計算C0°~180°方向的峰值光強角。由于兩燈桿相距35 m,所以路燈的縱向配光單側控光范圍為17.5 m,設峰值光強角為β,則
(12)
故峰值光強夾角應大于111.12°。計算以上兩個角度可知配光曲線的大致形狀。
設計透鏡采用聚碳酸酯(PC)材料,其折射率為1.59,設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為C,PC材料的折射率為n1,空氣折射率為n2,則
(13)
根據(jù)計算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光線理論分析,代入式(2)~(10)的自由曲面母線偏微分方程,并進行MATLAB編程,擬合生成LED透鏡的母線。將所得母線導入建模軟件SolidWorks,結合光學軟件TracePro、DIALux進行優(yōu)化分析,最終得到透鏡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透鏡模型圖
Fig.2 Model of lens
1.2.1 光線模擬
設計所用光源為CREE公司官網(wǎng)下載的XPG光源,定義檔案光源,附加25萬條光線,設置波長為0.546 1,進行光線追跡,觀察配光曲線圖,如圖3所示。
采用TracePro模擬分析透鏡模型,在12 m處設置一塊長寬分別為80 m的薄片作為接收面,接收面設置為完全吸收,將透鏡材料設置為PC,光源光線數(shù)設置為250 000條,將分析單位由輻射度學單位改為光度學單位,然后進行光線追跡,如圖4所示。
圖3 光源配光曲線
Fig.3 Light distribution
圖4 光線追跡圖
Fig.4 Ray tracing
1.2.2 配光曲線模擬
該配光與傳統(tǒng)的蝙蝠翼型配光有所不同,若路面上的漫反射系數(shù)為1時,可以用蝙蝠翼型配光,但是實際的道路中都同時存在這兩種反射。由于路燈下中間點的鏡面反射最大,為了提高亮度均勻性,應該增加中間點光強,所以配光曲線[7-8]應設計為圖5所示形狀。
圖5 配光曲線圖
Fig.5 Light distribution
將光源的IES文件直接導入DIALux軟件中,建立道路場景,進行模擬仿真,道路所設定參數(shù)與前文設定一致,得到道路照明效果如圖6所示。
可見光源未經(jīng)配光時在路面上會產(chǎn)生圓形光斑,易造成路面陰影,形成斑馬效應,增加駕駛員的疲勞程度,不利于夜間出行。
將TracePro中生成的配光曲線導入DIALux中進行道路模擬。圖7為配光后的道路3D視圖,燈具為雙側對稱布置,設置燈桿高度為12 m,燈桿間距為35 m,進行照明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圖6 未配光的3D視圖
Fig.6 3D view without light distribution
圖7 配光后的3D視圖
Fig.7 3D view with light distribution
表1 照明計算結果
Tab.1 Lighting calculation results
綜合以上結果可得,該設計的7項照明指標均滿足國家標準中的規(guī)定值,如表2所示。
表2 配光后的照明指標值
Tab.2 Lighting index values
此次設計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路燈透鏡設計基本符合要求,完全滿足照明要求。
傳統(tǒng)LED路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9]:1) 燈具的外框固定,該燈具所能安裝的模塊數(shù)量上限也固定,導致該燈具使用范圍固定,無法滿足不同的照明場景需求;2) 普通燈具的LED照明模塊共用一個驅(qū)動電源,一旦電源出現(xiàn)問題將導致整燈無法工作;3) 普通燈具一旦某個模塊出現(xiàn)問題,就必須替換整燈,維護麻煩。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全新的模塊化結構。如圖8所示,從左到右依次為模塊拆解后的零部件:印刷電路板(PCB)、路燈透鏡、散熱器、電源箱蓋板。
設計可擴展連接裝置,使燈具的模塊數(shù)量可變。分析不同道路的照明需求,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照明模塊的數(shù)量來滿足不同亮度需求。設計每個LED照明模塊擁有獨立電源從而能夠獨立工作,不同模塊間并聯(lián)。最后,通過整體結構、電路設計,使每個模塊單獨工作并且拆裝方便,不同模塊之間的連接如USB拔插一般方便。一旦其中個別模塊出現(xiàn)問題,只需將其用新模塊替換即可,無需整燈替換,降低維護難度,提高維護效率。將上述零部件組裝成照明模塊和整燈后,模塊化LED路燈整體結構如圖9所示。
圖8 LED路燈照明模塊零部件拆解圖
Fig.8 Components in LED street lamp module
圖9 模塊化LED路燈整體結構示意圖
Fig.9 Integral structure of modularized LED street lamp
本文針對傳統(tǒng)LED路燈存在的問題,首先通過光學理論分析推導得到LED透鏡的母線偏微分方程,將該方程進行MATLAB編程后得到LED透鏡的母線,導入建模軟件SolidWorks,應用TracePro軟件進行光學模擬追跡分析,結合CAD軟件優(yōu)化,得到了出光效果亮度均勻性較好的透鏡。設計的等亮度路燈的指標為:平均亮度1.76 cd/m2,總均勻度0.82,縱向均勻度0.77,閾值增量9,周邊照度系數(shù)0.87。使用DIALux進行照明方案的模擬,分析模擬結果進一步驗證了之前的優(yōu)化設計結果。最后針對市場上LED路燈存在的結構問題,設計了全新的模塊化LED路燈結構,得到一款模塊化等亮度的LED路燈。
|
||